[賽局理論---討價還價]
討價還價(Bargaining)在賽局理論中算是相當重要的一個主題
因為現實生活中我們難免會因為一些利益問題
需要跟另一個人進行協商
過生日時要吃蛋糕,兩個小孩之間要決定蛋糕怎麼分
就是其中一個「討價還價」的例子
基本上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吃到愈多蛋糕愈好
但問題就是想吃蛋糕的人不是只有你一個人
而蛋糕就只有那樣,還不能讓你媽再買一個蛋糕
如果小孩之間為了蛋糕吵個沒完沒了,最悲慘的結局
可能就是你媽乾脆直接把蛋糕沒收,兩個人都吃不到蛋糕
事實上,從賽局理論的角度來看,討價還價要分配的資源
常常都是隨時間逐漸縮水的
所以,這兩個小孩對於分配蛋糕,其實有一個可行的辦法
就是「一個人來切,另一個人來選」
在專業術語上,這類型的賽局稱為"Stackelberg Game"
名稱起源於德國經濟學家Heinrich Freiherr von Stackelberg
這個解決辦法假設每個人都以自身利益為優先考量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拿到的蛋糕比較大塊
第一個人要負責切蛋糕,他要考慮到,第二個人面對切好的蛋糕
一定會去選那個看起來比較大塊的蛋糕
所以如果我們從第二個人(負責選)的角度反推回去的話
第一個人等同也得要選第二個人拿走以後所剩下來的
如果第一個人把其中一塊切得過於誇張的大
那如果第二個人把那個最最最最最大塊的蛋糕拿走了
損失的也是他自己
因此,藉由這種「你來切,我來選」的策略
這場賽局就算是達成了一種均衡
而在這個均衡點,兩個人平分了這整塊蛋糕,拿到了同樣的大小
而且是兩個人所能拿到的最大值
Stackelberg Game在經濟學上主要被用來分析
一個市場上如果原本已經有一間公司
另外一間公司如果也想來分一杯羹時該如何達到均衡
剛剛有提到討價還價賽局假設我們要分的那個蛋糕
經常是會隨著時間變得愈來愈小
勞資協商,或者兩國之間要談的貿易協定
也是屬於這種很經典的,蛋糕會逐漸變小的賽局
因為如果勞工跟資方之間,對於工資問題一直喬不攏
那麼最後的結果就是勞工要走上街頭(而且可能會先被開除)
資方也無法好好做生意,利潤也會逐漸縮水
其他原本想進這間公司的應徵者也會知道
這間公司到底都幹了些什麼豐功偉業
一些最厲害的人才就不會想為這間公司效力
對於雙方而言都不是好事
而對於國際貿易而言,時間就更是金錢了
如果自由貿易協定的內容一直喬不攏,放在立法機構裡面
啥事都不幹等著讓它長香菇
對於當事國而言,極有可能必須要開始考慮去找其他
可能更有利可圖的國家簽訂協定
或者要考慮花時間去修改內容
如此兩國之間能夠分配到的蛋糕,品質可能變差了不說
一個國家對於另一個國家之間藉由這次協商培養出來的觀感
也可能影響下一次協商的進展,甚至可能根本不會有下一次
對於這種協商可能破局的情形,個人是覺得最後的絕招
法律上是應該要允許存在並且能付諸實踐的
例如勞資協商破局的最終解決方案就是罷工
雖然我覺得勞工必須要知道自己該爭取屬於自己的權益
必須要知道自己的權益其實在某些情況下是被侵害的
政府面對勞工的意見反應也不能都只當成是錄音帶
但我覺得罷工就應該是最後不得不的手段
除非協商的雙方當中,其中一個人真的都不給協商
否則如果手上握有協商上的優勢策略
足夠理性的人應該是會懂得去用的